-
绵阳聚力生态功能区建设助推绿色招商引资
近年来,绵阳市以平武县、北川县为核心区域,依托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定位,系统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项目建设。通过整合政策资源与资金投入,当地在生态修复、污染防治、灾害防控等领域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,为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奠定基础,同时吸引生态友好型产业落地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 一、生态屏障巩固工程成效显著 绵阳市将涪江上游生态保护作为核心任务,重点实施天然林修复、水土流失治理项目。在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,通过封山育林、退耕还林等措施,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7%以上。北川县累计建成生态隔离带46公里,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28处,有效保障了岷山山系生物廊道完整性。 二、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升级 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,绵阳市新建及改造污水处理厂站19座,配套管网超120公里。平武县创新"湿地+微生物"处理工艺,使乡镇污水处理率达92%。北川县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,农业化学品使用量连续三年下降15%。 三、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持续完善 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,绵阳市建立珍稀动植物监测网络,在重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320台,记录到川金丝猴、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。实施极小种群植物拯救项目,成功繁育珙桐、红豆杉等濒危物种苗木12万株。 四、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加速拓展 通过"生态修复+产业导入"模式,平武县发展高山有机农业基地1.2万亩,北川县培育生态旅游示范村8个。2023年两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突破50亿元,吸引7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落户,生态补偿机制覆盖23个行政村。 五、科技赋能智慧监管能力提升 投入专项资金建成生态大数据平台,集成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查数据,实现重点区域动态监测全覆盖。建立涪江流域水质预警系统,关键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。 当前,绵阳市正编制新一轮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,计划未来五年新增投资15亿元,重点打造岷山-涪江生态走廊,推动生态保护从单点治理向系统修复升级,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提供更坚实保障。
2025-08-29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
